联系我们

联系人:王晓阳


电话:18939028438


地址: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春


都路53号副食品 批发市场洛阳图书城TSC-207号



城市书吧好的书店里住着整个城市

发表时间:2021/8/23  浏览次数:409  
字体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
  成都的三千余家书店历历可数,成都无处不在的阅读者无可计数。阅读未必一定要在书店,天桥地铁,街边湖畔,村落绿道,茶馆公园,无论身在何处,处处皆可一读。

  置身于市廛间悠游自在,用心于书籍中涵泳徜徉。城市的灵气何必刻意造作,开卷留痕,掩卷存香。不必高声吟咏,何须浅斟低唱。若有无数张面孔被书页点亮,静默无言的时刻,纯粹的诗意自然闪光。

  读本屋的老店在宽窄巷子附近的斌升街,因为选书有性格而逐渐成为“网红店”。它并不刻意讨好读者,拒绝“低劣的成功学书籍”,也不在咖啡上花那么多心思,反而成为真正喜欢阅读的人常去的地方。

  很多城市都有一条大学路。成都的大学路位于华西坝,抗战时是后方重要的文化中心。现在的大学路有一点寂寞,虽然川大华西医学院就在隔壁,但是与九眼桥、磨子桥这些地方比起来,这里要安静得多。这一局面可能会发生改变,2021年5月,重新打造的大学路开街,这里将成为成都又一个文化街区。

  读本屋新店在此率先开业。和斌升街的老店比起来,这里要大得多。每个月房租要一万多元,廖宇说,这是社区“优惠”后的价格,对面咖啡馆每个平米要300多元。即便如此,这家新书店装修和进书,不仅让廖宇耗尽了全部积蓄,还贷款40万元。

  在全球都唱衰实体书店的背景下,城市书吧一个人要贷款开书店,需要相当大的勇气。廖宇很有信心,在他看来,这个书店的位置相当好,距离华西坝地铁站出口只有200米,隔壁的华西医学院住着几千个大学生。开业第一天,就有学生发现了这里。

  廖宇在朋友圈发了书店开业的消息:“来买书就是最大的支持,送花篮的一律拉黑。”这可能是最适合书店的开业宣言。

  当天,有很多朋友陆续来到这里,大家端着咖啡坐在门口聊天,或者在店里翻书、选书。不少朋友和廖宇“亲切合影”,这让他看上去像是一个小明星。

  第一天的经营成果相当喜人:总销售码洋4万多元,实际收入超过2万元。尽管这有朋友们助兴的因素,但是也让廖宇坚信,到明年自己就能还清贷款,让书店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轨道。

  廖宇喜欢用“码洋”这样的专业术语,在书店都普遍靠饮品盈利的今天,他可能是少数还执着于卖书的人。城市书吧

  廖宇似乎找到了一个特别的办法,到全国各大出版社的仓库,去找那些版权即将到期或者从电商平台上撤下的好书,作为商品,它们滞销了,但是作为书籍,它们的价值没有任何损耗。“以极低的价格拿下”,廖宇总是能够坦白他的“商业秘密”,这让他甚至能够和网店打价格战。

  2021年,成都书店开新店的不止读本屋一家,新山书屋把新店开到了邛崃。这家来自重庆的网红书店,城市书吧在成都的首店选择在东郊记忆旁边的万科天荟。

  选址的时候,有朋友咨询我的意见,“那是一个好地方,但是,成都的书店实在太多了。”尽管对它的前景将信将疑,因为住在附近,城市书吧我还是办了书店的VIP卡。

  新山书屋2019年底开业,2020年初遭遇疫情,但是到年底,书店负责人告诉我,经营要远远超过预期。“像你这样的VIP读者,就有五千多位。”这个数字实在惊人。成为书店的VIP,只需要充值两三百块,但是这也意味着有五千多个人经常来到这里,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书房。

  有一天晚上我在一苇书坊,进来一个小伙子。“请问这里有素食方面的书吗?我想出家。”店员并没有感到吃惊:“我们这里只有社科书籍,你到方所看看,那里肯定有。”他并不是真想出家,只是有太多困惑,想走出那个封闭的自我。

  90%都是时尚、美丽的女孩,她们买一杯咖啡,或者干脆带着自己的保温杯,城市书吧在那里一坐就是半天。很明显,她们已经不是学生,却把书店塑造成了“自习室”。城市书吧好的书店里住着整个城市对大城市的年轻人而言,学习已经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
  我经常想,那五千多个VIP读者,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?在成都,每周都有众多的阅读活动,有文化沙龙和读书会。

  春节前,我和朋友组织了一个经典读书会,因为选的都是一些艰涩的哲学、社科书籍,我们的期望是每次有四五个人参加,其实这就是热心读书会的几个“创始人”。但是,建读书群后,群员很快超过30人。群规苛刻,两次不参加活动的就开除,仍然有人不畏艰难地进入,实在让人意外。

  第一次读书会在奎星楼街一家咖啡馆,店长特意贡献出一个单独的空间。参加活动的有十几个人,有群员制作了大幅海报打印出来,贴在墙上。有一个女孩怯生生进来,说自己书还没看完,但是承诺接下来会认真读完,“我可以参加讨论吗?”这样的读者,你当然没法拒绝。

  作家周成林翻译的毛姆的小说出版了,他在朋友群里卖200元一本签名本,戏称为“卖猪”,城市书吧几天下来,一共卖掉四五十本。春节前,他在“送猪”的时候,参加了好几次饭局,借此和读者交流。有人邀请十几个朋友,一起来听周成林讲他翻译的书。这实在是一种特别的“阅读”,书成为了桥梁。

  两年前,王笛老师的《袍哥》一书出版,我去参加分享会,有住在新二村的朋友让我帮忙求购一本。周末约着他一起在新二村喝茶,同座的还有一位陌生女性,他也没有介绍。那位女性朋友拿起书,默默看了一个多小时,到中午吃饭时间了,朋友突然对她说:“快回家去把昨天剩下的酒拿过来。”原来,这位女士就是他的妻子。

  这是一个普通的“职工家庭”,但是仍然有着阅读的兴趣,吃午饭的时候,讨论的话题,自然就是这本书。

  我喜欢饭局中出现书。有时候是作家朋友带着自己新出的书送给大家,有时候是那种最古老的“换书”,双方互通有无,相互借书,约定一个归还的日期。在图书馆、电商都很发达的今天,这样的借书,显得非常古典。

  成都不但拥有全国最多的书店,在书店的类型上也有各种极致的探索。有全国最好的方所,也有“最美书店”钟书阁,有自成都出发,布局全国几十家连锁的言几又,以办公文教为主的布克购书中心,还有国有书店改革典范新华文轩,把酒吧和书店结合在一起的一苇书坊……过去十年,成都引领了一轮书店革新的潮流。漂亮转型,指书店行业的繁荣景象,也指书店本身都变得漂亮了。我们必须承认,“美丽”本身就是书店的新功能。

  书店里可以喝咖啡、吃饭乃至喝酒,但是还有一个很多人没有觉察到的“反向运动”:越来越多的咖啡馆、餐馆乃至酒吧,也在慢慢变成可以阅读的场景。更重要的是,阅读正在“溢出”书店和图书馆,走向更多的空间。

  很多咖啡馆里都有精选的书籍,可供客人随时翻阅,那些书,代表的是店主的思想主张。我曾见过一位咖啡馆女店主,因为讨论书观点不合,拉黑了一个长期的顾客。这不愉快的插曲,其实有着美好的一面。

  一个属于大都市的最经典的阅读场景,可能不是书店,而是地铁。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开通,人们可以通过地铁抵达更远、更多的地方,在地铁里看书的人越来越多。我喜欢在地铁里看书,也喜欢观察那些看书的人。

  在地铁里看书,有时候甚至是站着看书,会给人一种特别的启发:城市在无限延伸,而人也通过阅读变得更加丰富。城市和人的进步,在这里融为一体。

  归根结底,一个好的城市在生长的同时,必须带来“人的生长”。这不止是人口数量的增长,有时候甚至也不是“人口素质”的增长,而是“文明”的增长。

  都市生活是复杂的、深刻的,也是瞬息万变的,为了适应、了解城市,一个人就不仅要让自己内心变得丰盈,也必须努力去找到同类。这种交往,其实正是城市创造力的源泉。

  博尔赫斯那句名言——“我能想象的天堂,就是书店的模样”,其实也可以用来形容城市。好的城市,会为阅读提供更多可能性,这不是指出台各种扶持政策,而是城市本身的传统和丰富性,足以包容和支撑各种类型的书店、图书馆、咖啡馆,那些想变得更好的市民,一定会拥有更好的精神生活。

联系人:王晓阳

电话:18939028438

地址: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春

都路53号副食品 批发市场洛阳图书城TSC-207号